欢迎访问楚雄师范学院信息公开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教学质量信息   >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5-10-30   审核人:   编辑人:

 

 

 

楚雄师范学院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

20153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1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1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2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师资与教学条件. 3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3

(二)生师比. 4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5

(六)教学用情况. 6

(七)图书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6

(八)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 6

(九)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7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7

(二)课程建设. 10

(三)教学团. 11

(四)教材建设. 11

(五)教学改革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11

(六)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2

四、质量保障体系. 16

(一)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6

(二)出台保障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文件. 17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18

(四)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19

五、学生学习效果. 20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20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20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

(四)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1

六、特色发展. 21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一)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24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24

(三)教学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25

四)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附件1:楚雄师范学院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26

 


2014年,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等文件精神,坚持走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工作,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扎实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培养“思想品德优,专业基础实,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快”,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楚雄、重在云南、面向全国,着力为教育、文化、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014年,学校有本科专业44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大学科门类。其中,理学类专业14个,占31.8%;教育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专业各6个,分别占13.6%;文学类、工学类专业各4个,分别占9.1%;法学类专业3个,占6.8%;经济学类专业1个,占2.3%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文理并重、基础与应用协调发展、教师教育与非教师教育并举的办学格局。

1  楚雄师范学院2014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学科门类

专业名称

专业数量

比例

经济学

贸易经济

1

2.3%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

3

6.8%

教育学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6

13.6%

文学

汉语言文学、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泰语

4

9.1%

理学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化学、生物技术、应用物理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14

31.8%

工学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4

9.1%

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工商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公共事业管理

6

13.6%

艺术学

音乐学、美术学、音乐表演、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6

13.6%

合计

44

100%

注:*标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标记为省级特色专业

(三)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201412月,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045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0244人,专科生179人,留学生34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97.96%。函授学生3193人,夜大学生128人。折合在校生10884人。

2  楚雄师范学院2014年全日制在校生统计表

类别

人数

比例

普通本科生

10244

97.96%

普通高职(含专科)学生数

179

1.71%

外国留学生数

34

0.33%

 

10457

100%

(四)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2014年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收本科生,生源数量充足,按本科二批次录取招生,本科招生录取人数稳中有升。

2014年我校44个本科专业招生执行计划数2800人,其中省外招生计划420人,占总计划的15%;省内招生计划2380人,占总计划的85%。实际招生2830人,在省内录取2412人(文史535人,理工834人,其他1043人),在省外录取418人。2014年新生报到率仍保持了较高水平,新生报到2720人,报到率96.11%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来抓。一是加大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支持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二是多措并举做好教师培养工作,加快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年内,1人入选“云岭学者”,1人入选“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和“云岭教学名师”,1人荣获“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三等奖,新增1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人数达到13名,有博士生导师1名,高层次人才实现突破;通过公开招聘、调入、引进等渠道补充硕士25人,博士3人;晋升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选派62名教师外出攻读学位和进修。截止2014年底,我校共有教职工768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学校聘请校外教师28人。专任教师521人中,有正高职42人,副高职143人,正、副高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68%;45岁以下的教师3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87%

学校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将最新研究成果用于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2014年, 4个在建的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硕士学位点建设重点(及培育)学科通过了中期检查。新增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1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新设立了15个研究机构,为9个科研机构和1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组配置了工作室,完成了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的充实调整和结构优化工作。年度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总额1200余万,再创历史新高,其中纵向和横向争取获得的科研经费首次突破1000万元大关。新增项目近1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7项,横向项目7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4篇,SCI , EI收录论文31篇,出版著作、教材21部,申请专利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1项。与姚安县合作开展文化保护项目,与双柏县合作建设地方民族文化,校内科研平台与行业企业广泛开展合作,协同创新发展,产学研持续推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增强。年内邀请近百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校讲学,举办“雁峰论坛”等学术讲座60余场次,学术研究氛围更加浓郁。

(二)生师比

按照教育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折算办法,2014年底,学校折合专任教师总数535人,折合在校生数10884人,生师比20.34:1

(三)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严把主讲教师上岗关,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把岗前培训合格作为教师岗位聘任的必备条件。2014年,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师共440人,其中具有讲师及以上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教师425人,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为96.6%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校历来重视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的工作,积极落实《楚雄师范学院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暂行规定》,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必须为本科生上课。在职称评定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将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对高职称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各学院(部)津贴发放过程中,对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工作也做了严格规定。教授、副教授上课人数和比例逐年增加。

2014年我校开设本科课程总数3737门次,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课程902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24.1%,学校师资中有教授、副教授208人,主讲本科生课程的教授、副教授有171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82.2%2014教授讲授本科课程140门次,占总课程门次数的3.7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3.7%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我校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生量大面广,加之学费标准低,办学经费非常紧张。2014年,校多渠道筹措经费,本着勤俭办学、厉行节约、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强经费管理,优先保证本科教学工作。学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079.64万元,生均1989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208.39万元,生均200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开支;实验教学经费投入36.74万元,生均35元,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实习经费投入140.9万元,生均500元,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

(六)教学用房情况

2014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415454.36 M2( 约623亩),生均占地面积39.73M2。学校现有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133111 M2教室面积65358 M2图书馆面积18296 M2实验(实训)室面积37312M2,行政办公用房面积6682 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3.37 M2;生均实验(实训)室面积3.57M2

(七)图书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2014年,学校馆藏图书共850252册,生均图书78册。纸质期刊1521种,1526份。电子图书722160种。电子期刊12200种,数据库46个(其中我校购买的16个,省教育厅为高校系统购买的3个,其它为试用)。当年图书流通量为167035本次,新增电子图书200000种,新增图书34933册,新增数据库4个,年生均进书量为3.2册。图书馆服务功能完备,拥有多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近年来,大力加强网络化和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2014年,学校构建的在线图书馆整合了校内电子图书和数据库资源,实现了校内电子图书资源一站式的查阅和利用,增加和延伸了资源获取的途径和载体。

(八)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情况

2014年,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03.9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5424.47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为483.01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占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的比例为8.91%

学校有各类教室216间,语音教室5间,多媒体教室155间,有各类实验实训115个。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总数11941,语音室座位总数为354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为117.58座。

(九)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当前,学校信息化应用已经覆盖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2014年,总投资600万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一期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校园网出口带宽扩容工作,校园网主干带宽达10000M出口带宽达到lOlOM,完成了校园无线网络(WLAN)第二期工程建设任务,信息化战略加快实施。截止20149月, 全校接入的网络信息点已达10114个,在校学生都可以在宿舍、教学区接入校园网,完成选课、课件下载、网上答疑、名校网络课程学习、资料查阅等各种用网操作。学校公共机房软硬件环境不断优化,充实完善了学习平台的共享资源,建立了课堂教学远程观摩视频系统,可同步共享初高中的课堂教学实况资源。学校自主研发的新生报到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办公(OA)系统升级2.0版,网络认证计费、电子邮件系统及校园“一卡通”等业务不断升级。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1.专业建设稳步推进

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划、重点支持、持续发展”的原则,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增加经费投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截止到2014年底,学校44个本科专业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1个,校级重点专业建设点16个。2014年学校认真组织开展了重点建设专业验收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成为学校重点专业,使学校建成的重点专业数量增至10个。

2014年学校积极开展了新专业申报工作,申请增设物联网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经济与金融、会计学4个本科专业。通过积极申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融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8大学科门类于一体,布局结构较为合理,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要特色的学校。

2.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

2014年,为适应学校转型发展需要,制定了《楚雄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意见》并以此为依据,出台了《楚雄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构建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运行方案,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师范类专业“整合连贯型”改革方案,“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进,通过采取创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大实践实习环节、强化学生教学能力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等措施,对原有师范专业进行改造提升,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稳步提高。非师范类专业则结合专业性质和学生就业方向,立足地方,面向一线,增加职业技能课程,强化岗位素质训练,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努力实现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专业设置与地方主导产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人才培养规格与工作岗位紧密对接。

为适应学分制管理的要求,学校还制定了学分制系列教学管理规定,实行选课制、重修制,稳步推进导师制、绩点制,努力探索弹性学制。通过建立起以学分制为核心的弹性学习制度,不断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任务和要求都能得到体现和落实。

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全校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17.51%,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平均为22.29%

3 楚雄师范学院选修课、实验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统计表

序号

学科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实验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

1

经济学

13.9%

22.2%

2

法学

18.6%

14.1%

3

教育学

19.2%

19.0%

4

文学

15.5%

17.1%

5

理学

18.4%

26.8%

6

工学

18.1%

28.7%

7

管理学

17.3%

24.5%

8

艺术学

14.9%

16.4%

3.对外合作交流稳步开展

我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快对外合作与交流的步伐。2014年,与上海体育学院深化合作持续推进,上海体育学院在我校挂牌成立“田径运动项目训练基地”,双方联合开展科研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与云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国家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研究基地。图书馆与云南省图工委签署加盟协议,与楚雄州威楚画院、楚雄州文艺评论家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启动楚雄彝族优秀文化作品数据库建设和创作展示基地建设。年内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6人,接待国外高校来访团队23个,173人次。招收美国、韩国、泰国、老挝、柬埔寨籍长短期留学生81人,其中学历留学生20人。公派教师出国()学习18人次。组织实施了泰国清莱皇家大学“3+1”合作办学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国外实习实践项目、英语专业学生国外学习项目、体育与健康学院学生交换项目等4个,学生出国学习实践73人次。与泰国春武里体育大学,泰国东方大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泰国清莱皇家大学教育学院、艺术学院签署校级、院级合作协议6份,合作交流工作呈现出由学校层面向学院层面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二)课程建设

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总体框架,课程设置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基础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三个教育类别,下设三个教学平台,包括通识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教育课程,以及相应的课程模块、系列课程或课程群。

1.本科生课程开设情况

2014年,各专业均严格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开出了相关课程,学校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总量达到3737门次,其中选修课1111门次,选修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29.7%,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17.5 %

合理控制课堂教学规模,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班授课课程428门次,占课程总门次的11.5%

2.精品课程建设

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作为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2005年起开展了以校级主干课程、精品课程为内容的课程建设工作,并以主干课程为基础、精品课程为核心,构建起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体系,全面带动学校课程建设水平。2014年,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顺利通过验收并建设了资源共享平台,立项建设校级精品课程5门,验收校级精品课程6门,目前学校共有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41门。2014年立项建设了15门校级主干课程项目,使学校校级主干课程建设项目达150门。

(三)教学团队建设

学校重视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程和主干专业课程(群)为建设平台,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从2009年开始,学校以每个团队8万元的资助力度,对教学团队进行扶持建设。2014年底,学校共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校级教学团队8个。

(四)教材建设

学校加强对教材的管理、选用、立项、评选等方面的工作,鼓励使用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2014年我校1本教材获“2014年度云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项目”立项,1本教材被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

(五)教学改革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

1.教学改革研究取得新成绩

学校紧紧围绕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每年开展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并设立专项经费资助研究。2014年共立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项,学校校级教改项目数量增至133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达8项。同时,学校组织专家对第六批(及延期)的14项校级教改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2014年学校着眼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需要,立项建设“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16项,“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材建设项目4项。截止目前学校有省级优秀教学成果7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45项,这些成果为近些年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结晶,大部分成果已经推广应用到学校本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

2.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根据教育部、云南省教育厅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在校级“教学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4年,我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共有10个类别的16个项目获得国家级、省级立项。至此,我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教学工程”项目已达67项。尤其是新获的国家级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和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按照加强基础,提高能力的思路,构建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形成“以实验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课程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科研训练、学术科技活动、实验室开放项目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依托”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结构体系,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平台,有力促进了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重视实习基地建设

我校历来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截止201412月,学校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2个。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实习、课程实习、教学实习、野外实习、艺术实践、社会实践与调查等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2.强化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出实验,改革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不断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以充实实验课程教学内容。2014年,学校开出有实验的课程569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35门,实验开出率达100%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224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39.4%,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2014年,组织各学院进行实验室开放项目的申报、审定、实施以及验收工作,共实施实验室开放项目34个。

3.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学校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规范管理,自主开发了“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系统将毕业论文(设计)从题目上报到学生答辩,分为三个阶段、十六步进行全程管理与监控,保证了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质量。同时为加强学术规范管理,杜绝学术不端,保证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首次使用中国知网(CNKI)“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所有学生毕业论文进行检测。论文文字雷同比例超过20%的不允许参与答辩,对论文进行修改达到要求才参加答辩,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质量。2014年我校共有教师448人次参与了31个专业2183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111篇。

4.以科技竞赛为平台,推进创新教育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专业学科竞赛及课外实践活动,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努力构建创新教育的平台。2014年,组织开展了2011年立项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其中完成预定任务的9个项目通过验收。年内新增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4项,在校大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1篇。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014年,各二级学院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方案,落实训练地点、时间和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持续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并积极组织各种专业证书资格考试,提高学生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展示专业才能和个性特长的平台,达到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2014年,组织了“能投浪潮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二届师范专业大学生教学技能竞赛等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6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62项。

4  楚雄师范学院2014年学生获奖情况统计表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

项数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二等奖

3

云南赛区

二等奖

3

云南赛区

三等奖

3

“高教社杯”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一等奖

1

优秀奖

3

“能投浪潮杯”云南省计算机设计大赛

优秀奖

5

第九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

二等奖

1

三等奖

2

3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展示活动

二等奖

2

三等奖

2

第七届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

优秀奖

1

云南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一等奖

3

二等奖

1

三等奖

4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省级优秀奖

1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云南赛区比赛

二等奖

1

云南省高校首届口译大赛

优秀奖

2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

三等奖

2

“中华会计网校杯”第五届校园财会实务大赛西部赛区决赛

省级三等奖

1

2014年中国电信天翼飞Young——“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六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金奖

1

银奖

2

铜奖

3

优秀奖

4

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挑战赛

铜奖

1

“中华会计网校杯”第五届校园财会实务大赛校园选拔初赛

西部区域赛区一等奖

1

西部区域赛区二等奖

1

西部区域赛区三等奖

1

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暨自制教具与设计实验展评

一等奖

1

二等奖

4

三等奖

3

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银牌

3

铜牌

3

云南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金牌

5

银牌

2

铜牌

2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

二等奖

1

优秀奖

1

云南赛区

一等奖

1

西南赛区

一等奖

1

2014云南省第五届学校体育舞蹈锦标赛

第二名

2

第三名

2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生命线的观念。学校定期召开教学专题工作会,解决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经常就本科教学相关议题进行研究。学校确立了校领导分工联系学院制度和工作机制,校领导深入学院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状况,指导、督促教学日常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学校每月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例会,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各学院院长、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教务处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部署本科教学工作,通报教学信息,交流总结工作经验,集体研讨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措施和办法,提出教学改革新举措。此外,学校在经费投入、教师职称评聘、编制管理、奖励、评优等诸多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落到实处。

(二)出台保障与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文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先后修改、制定教学建设与管理文件90余个,并汇编为《教学管理规程》(上、下册),涉及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2014年,为进一步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制定了5个奖教和教学管理制度,分别是:《楚雄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楚师字〔201412号)、《楚雄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办法》(楚师字〔201413号)、《楚雄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案评选及奖励办法(试行) 》(楚师字〔201414号)、《楚雄师范学院课堂教学优质奖评选与奖励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27号)、《楚雄师范学院课程教学调停课管理规定(试行)》(楚师字〔201428号)。为了适应学分制教学管理需要,制定了《楚雄师范学院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楚师字[2014]53号)、《楚雄师范学院学分制学士学位实施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54号)、《楚雄师范学院学分制学生选课管理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52号)、《楚雄师范学院学分绩点计算与管理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50号)、《楚雄师范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49号)、《楚雄师范学院课程重修实施办法(试行)》(楚师字[2014]51号)等多项学分制教学管理规定,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通过多年理论探索和管理实践,我校逐步完善、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制度、组织、决策、运行、评价、反馈”六个方面有机结合、良性互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做到了制度完善、组织健全、决策科学、运行良好、评价规范、反馈及时。

日常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措施及运行情况:

一是坚持教学检查并定时通报。形成了一套规范系统的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每学期都制定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检查实施方案,并组织校院两级严格检查,检查结束以通报方式发布检查结果,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环节,保证了教学秩序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是坚持领导干部听课制度。2014年,全面落实《楚雄师范学院领导干部参与教学建设与质量监控的暂行规定》,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带头,校、院领导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就教学问题与教师和学生交换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期末由教务处汇总听课记录表,并进行听课信息统计。

三是坚持教学督导工作。2014年学校聘请了16名在教学工作中有丰富经验的教授、副教授担任督导工作,并制定了明确的督导任务,参与教学全过程检查、监控与评价。教学督导团全年分组进行听课,每学期每人听课36学时以上,2014年学校教学督导团全年听课1000节。督导团在重点关注近五年新进校青年教师和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的基础上,坚持听新开课,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坚持学生教学信息员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每个班级设一名教学信息员,教学信息员每周收集和上报教学工作问题,教学信息组长进行分类汇总,教学评估中心及时反馈和解决问题。2014年,学生教学信息员共收集200余条信息,内容涵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方面。20146月、12月,教务处分别开展了全年两个学期的学生网上评教工作,并对网上评教数据进行了分析整理,向教学单位反馈了学生网上评教的信息与结果。

五是坚持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竞赛。2014年,组织了第十二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4名,共10名教师获奖;组织了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课堂教学优质奖评选活动;组织了2013-2014学年优秀教案的评选活动,共评选出获奖教案40份。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教学中心地位,鼓励教师深入钻研教学,在教学技能、方法上脱颖而出,强化了教师的质量意识,初步形成了加强内涵建设,人人规范教学活动、个个关注教学质量的良好格局。

(四)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

学校重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制度建设,建立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规范,形成了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分析、反馈制度;收集和分析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组织学生评教,开展教研室评估,以及督导专家评教是我校常年坚持的常态化教学评估工作。按照《关于在新建本科院校进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2] 102)、《关于做好2014年度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培训工作的通知》(教高评中心函[2014]31号)的要求,完成了2014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的收集、采集工作,并做了数据分析报告,从数据情况看,我校本科教学质量近年来处于持续稳步提升状态。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不断完善政策制度,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现代化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从学生座谈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学校的考风、教师备课、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学校的培养目标、学风等几方面满意度较高。

学校坚持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2014年,本科生共计111333人次参与评教(占评价人次总数的71.87%),参评课程1959门次,打分在90分及以上课程752门次占38.90%75891196门次占61.05%60741门占0.05%。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

(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学校2014年组织8791名本科学生参加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 46人,良好684人,及格6757人,不及格1304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格率达85.17%

(三)应届本科生毕业、学位授予及攻读研究生情况

201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2184人,毕业2150人,其中获得学士学位2136人,结业34人,毕业率为98.44%,学位授予率为99.35%。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31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为71人,考研率为14.19%

(四)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4年本科毕业生总人数2184人,截至2014831,本科就业人数1924人,平均初次就业率为88.1%,初次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党政机关的占112人,事业单位431人,国有企业199人,非国有企业680人,部队11人,基层项目375人,自主创业与自由职业44人,升学出国72人。

截止20141231,本科就业人数2143人,年终就业率为98.1%。就业学生中,签订三方就业协议892人,签订劳动合同317人,国家基层项目(特岗)358人,升学出国72人,自主创业35人,地方基层项目38人,部队13人,其它录用形式409人,自由职业9人。

2014年度,学校再次荣获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连续九年获得此项殊荣。

六、特色发展

楚雄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设立在民族地方的本科师范院校,在转型过程中,强化对地方经济发展应用型服务的同时,把“师范教育”作为最大的特色来抓,加强师范教育特色建设,走出了一条地方院校转型特色发展之路。

(一)师范教育平台建设新体系形成

2014年,我校推出的“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该项目全国只有20个高校获得,我校是云南省高校中唯一获得该项目的学校,标志着我校以教育改革思想为引领,以项目为平台,以人才为支撑的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师范教育平台建设新体系正式形成。2014年,学校“教育学”学科带头人罗明东教授成功入选云南省首批“云岭学者”,地方高校仅有我校和大理学院2名专家入选;我校“云南省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研究团队”成功入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这三大成果的取得,使我校师范教育迈入了云南省高校先进行列。目前我校已经构建起以“云岭学者”领军人物为特色建设核心,形成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国家级项目建设三大特色建设主攻方向,带动教育理论创新、学术带头人培养、本科生培养、研究生教育、卓越教师培养、民族文化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等方面快速发展的师范特色建设新格局,学校师范特色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

(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果显著

2008年,楚雄师范学院等高校率先开展教师教育“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大刀阔斧破除以往师范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陈旧桎梏,大胆创新课程体系,革新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原有师范专业进行全方位改造,提升师范教育内涵,使其更加符合当前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在改革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理论成果, 2011年,《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发展新阶段》一文被《教育科学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一文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2012年,《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新探索》一文被《新华文摘》2012年第1期全文转载,并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年,《高校师范类专业“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他多篇理论文章被《新华文摘》、《教育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或论点摘录,有力指导了教师教育改革工作,参与到教师教育模式改革试验的高校范围不断扩大,教师教育改革的影响力日益扩大。经过几年的改革培养,我校培养的师范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更加全面,我校师范生参加全国教育学科及专业素质技能大赛屡创佳绩,师范生择业能力增强,教学工作适应更快,受到中小学校的普遍欢迎,学校连续九年荣获云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先进集体),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师范教育建设成果应用广泛深入

2008年以来,学校基于教师教育创新模式,组织编写完成了体现改革模式的基础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教学论著作和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等系列教材,在省内外10余所高校推广使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作为民族地方师范学院,学校积极发挥在地方民族教育研究与发展方面主力军作用,2014年,学校“民族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技术研发团队”入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在民族教育研究与发展领域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和省级项目,对于支持地方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也是我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我校采取集中研修与返岗总结、校内集中与省外交流相结合的培训模式,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担任教学,引进最新的教师教育改革成果吸引广大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其他在岗教师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我校组织的“国培计划”受到农村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山区教师的普遍欢迎,学校每年均保持1500人以上的培训规模,在学校持之以恒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过程中,我校师范教育的优势特色也得到了彰显。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专业内涵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一是专业数量还需进一步拓展,以利于改变目前为追求规模而出现的扩大班级学生人数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状况。二是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积极拓展专业领域,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凸显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发展特点。三是在专业的内涵建设上,需要从培养规格定位,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师资、实践实验条件,保障与监控,评价与反馈,调整改进等影响和决定专业培养质量的诸多要素着手,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二)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偏少,生师比偏高;个别新办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学科专业带头人缺乏;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还不能很好适应学校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需要继续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在大力做好在职教师培养提高的同时,努力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机制,提高高层次人才待遇,柔性引进有较大学术影响的专家及学科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三)教学经费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伴随学校管理体制变化,学校办学经费将有较大程度改善,但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仍将长期存在。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加大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本科教学经费比例,在部分专业实验仪器设备购置、图书资料购置、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运行经费等方面仍需持续稳定地投入和改善。

(四)生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高考人数持续下降、区域位置等因素影响,生源质量受到冲击。今后将进一步做好招生工作,做好市场调查,了解社会需求,合理调整招生计划,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增强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

 

 

 

 

 

 

 

 

 

 

 

附件1

楚雄师范学院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 撑 数 据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97.96%

2.教师数量及结构:

学校有专任教师521人,有正高职42人,副高职143人,正、副高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5.51%;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4.68%;45岁以下的教师36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87%

3.专业设置情况: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44个;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44个;当年新增专业:数字媒体技术、社会工作

4.生师比:20.341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424.47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83.01万元

7.生均图书:78.12

8.电子图书种数:722160

电子期刊种数:12200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13.37平方米

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3.57平方米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989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208.39万元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35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500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次数:3737门次

15.实验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经济学22.2%法学14.1%、教育学19.0%、文学17.1%、理学26.8%、工学28.7%、管理学24.5%、艺术学16.4%

16.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经济学13.9%法学18.6%、教育学19.2%、文学15.5%、理学18.4%、工学18.1%、管理学17.3%、艺术学14.9%

17.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83.7%

18.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3.75%

19.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8.44%

20.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9.35%

21.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88.1%

22.体质测试达标率:85.17%

23.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学校坚持开展学生网上评教活动,2014年,本科生共计111333人次参与评教(占评价人次总数的71.87%),参评课程1959门次,打分在90分及以上课程752门次占38.90%75891196门次占61.05%60741门占0.05%。学生对课堂教学满意度较高。

2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5.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楚雄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