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师范学院信息公开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本信息   >   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楚雄师范学院2015年行政工作总结及2016年行政工作要点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6-04-21   审核人:   编辑人:

楚雄师范学院2015年行政工作总结

2016年行政工作要点

 

一、2015年行政工作总结

2015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发展为工作主线,以转型发展为工作重点,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认真实施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和新成绩,学校各项事业兴旺发展。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依法治校全面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坚持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健全校长与书记定期沟通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楚雄师范学院章程》正式发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全面总结“十二·五”工作基础上,按计划推进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建立普通教授代表、普通教职工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政务公开,民主监督不断推进。继续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加强学院实体建设,增强各学院自主办学、自主管理能力,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建立领导接待日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宽学校领导与广大师生员工的沟通联系渠道,畅通言路,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解决师生合理诉求,努力为师生排忧解难,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继续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发布各类信息2000余条,学校现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2、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年内获批成为云南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转型发展获得了更有力的平台支撑。启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习活动,对照教育部审核评估“促进高校根据自身定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多样化人才”要求,对办学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细化,推进学校全面转型发展。根据《楚雄师范学院转型发展实施意见》、《楚雄师范学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全面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席会议暨第15次工作研讨会上,学校受邀作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基本策略与主要路径》交流发言;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第九届校长论坛上,学校受邀作了《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新探索》的交流发言,引起较好反响。

3、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在认真分析我校现有学科专业,结合学校“十三五”发展实际,制定了20162020年专业建设定位规划。年内完成了运动康复、书法学、国学、金融学四个专业的论证申报工作。完成第四届教学委员会、第三届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第三届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换届工作,完成第11批校级主干课程建设项目立项、2014-2015学年课堂教学优质奖评选、第九批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立项建设工作。加强校级领导教学督查工作,深入基层、教学一线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促进和改进教学工作。年内获得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扎实推进。年内获得“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省级9个类别20个项目立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使我校拥有的国家级、省级项目数达到88项。有92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学生获得国家专利1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物理教学技能、市场调查与分析、金融期货、网络商务等全国性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

4、学科建设有序推进。年内民族学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建设资金350万元,启动了“彝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应用开发资源集成平台”建设,与元谋县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彝族支格阿鲁文化研讨会”,并在校内设立了“民族文化学术沙龙”,定期开展研讨交流;物理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建设资金100万元, 启动建设应用光学实验室;生物学和物理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在争取和承担较多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同时,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研发基地建设,开展成果转化与技术应用,新增科技专家服务站1个;中国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与双柏县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滇中非物质文化暨彝族史诗文化研讨会”,并在校内设立“滇中人文讲坛”,20多位人文学者登坛讲学;“彝族社会文化变迁”省哲社创新团队顺利通过验收,“云岭学者”培养工程我校实施方案启动执行,“教师教育模式研究”省哲社创新团队举行了建设工作研讨会,与团队成员签订了子课题任务书;学校遴选出第三期(2015-2018年)校级重点建设学科16个,覆盖所有二级学院(部),建设数量大幅增加,应用性学科方向凸显,学科结构与布局更趋合理,支撑学校办学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学科体系基本形成。

5、科研质量明显提高。年内科研工作按照转型发展要求,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年内新增国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新增各类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435万元,其中纵向和横向争取获得的科研立项经费达到1132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围绕地方需求,加强校地校企合作,设立并启动了校地校企合作校级科研专项项目,组织实施了一批横向合作项目;3项成果获省政府奖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约80篇,SCI EI收录论文约40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等影响力较高的刊物,出版著作、教材约30部,申请国家专利2项;年内德国科学基金会主席施佩德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刘丛强院士、中国工程院尹伟伦院士先后莅校访问讲学,举办了2场全国性学术研讨会、1场省高教学会学术沙龙、10场“云岭大讲堂楚雄师院雁山讲坛”和50余场“雁峰论坛”等学术讲座活动,社会影响显著提升,学术氛围更加浓厚。

6、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新校区发展工作继续推进,目前已经完成楚雄州、市两级调规评审,楚雄州将楚雄市东南新城富民工业园区野鸭湖周边总计2000亩土地作为我校发展用地。年内学校基建总支出2951.58万元,新建了总面积为11211.32平方米的雁塔校区45号学生公寓, 2016年初可竣工投入使用;总面积1.7万平方米的花果山校区教师进修综合楼如期开工建设,另外组织实施了39项建设和修缮项目,进一步改善了办学基础设施条件。建成教育科研网云南省第一个地级节点,完成了总投资400余万元的“数字化校园”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并启动了总投资250余万元的“数字化校园”二期工程建设,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1319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采购任务,继续深化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转型和服务转型,“在线图书馆”使用量达1000余万人次,建成“彝族文化优秀作品”特色数据库1个,基本完成新书展示平台建设,“新书及文化艺术作品展示平台创建案例”获得全国优秀奖,开放建设和个性化服务成效显著。年内新增加纸质图书3.4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数据库2,截止2015年底,学校纸质藏书87.97万册,电子图书77.216万册,数据库18,共享试用数据库46个,纸质期刊1911种,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7、师资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根据改革发展需要,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教师学历提高、进修访学、校外兼职教师聘用管理等职能归口到教务处,人才培养与教师培养紧密结合。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10名,全校硕博士研究生导师达到23名,新增各类高级别项目评审专家近20名,12名科技人员参与服务楚雄州“三区”工作,9名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含后备人才)顺利通过考核。年内招考硕士13人,引进博士3人,使我校教师硕士达到345人、博士41人(含在读16人),硕士以上教师占教师比例达到61%。晋升教授5人、副教授10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6人,副教授168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数的40%。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年内选派53名教师外出攻读学位和进修,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8、招生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年内学校有4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4个省(市、区)招生,共招收本科学生2930人,实际报到学生2863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0649人。2015年,对就业创业网络课程进一步修订完善,编制了《楚雄师范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大纲》,6 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楚雄州创业园区,对400名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开展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教育得到加强。全年共举办大型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活动100余场。年内毕业普通本科学生2573名,初次就业率88.42%,较去年增长0.4%,毕业生“五项”指标就业率达到42.8%30人实现创业。

9、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多项成果获省教育厅奖励,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实践教育活动8场次,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36场次,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学校”。9名辅导员参加了省级、国家级辅导员培训,33名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二期辅导员网络培训,组织开展了辅导员技能大赛,学工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基本完成了“学生综合信息管理学工系统”建设任务,完善了团学工作QQ群、团学工作手机短信平台、团学工作微博、微信,学生工作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年内开展校园文化活动500余场次,在省高校文化节中获得多项奖励。年内发放国家、省各类奖助学金1333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483人;发放社会奖助学金4项,资助总金额为7万元,资助人数70人;发放定期困难补助135.34万元,发放临时困难补助0.53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955人次;发放御寒物品补助6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00人。2015年全校共设立勤工助学岗位 479个,发放勤工助学报酬38.3366万元。免费为128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了提高素质与能力培训,全部学生取得了职业资格等级证书。

10、继续教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年内成人函授本、专科专业达到70个,校外办学点达到22个,学员人数达到3500余人,网络远程教育600余人,全日制专科专业11个,在校学生137人。积极发展网络远程教育,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开展网络远程教育。完成 “国培计划” 350人,完成“省培计划” 150人,其他非师培训3400余人次。积极探索开办研究生教育的新路子,与西南林业大学合作开办的“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班(21人)完成四次面授考试,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开办的研究生班目前正在积极组织中,继续教育事业继续保持发展势头。

11、中外合作办学工作深化拓展。在继续推进与上海体育学院深化合作基础上,与云南师范大学签定全面对口支援我校办学合作协议,与双柏县签署校县合作协议,各学院根据转型发展需要与区域内大批实力较强企业开展合作,联合培养,联合共建,举办校内外文化艺术作品展19场,参观人数2500余人,举办学术文化沙龙10场,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进一步融合。年内聘请外专外教6人,接待国外高校来访团队19个,143人次。招收美国、法国、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长短期留学生104人。公派出国(境)学习18人次。组织实施学生出国出访项目7个,105人次。与泰国清迈大学签署校级合作协议1份,与泰国清莱府16所学校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16份,挂牌了首批国外实践教学基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拓展到9个学院(部门),合作交流范围不断拓展,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深化。

12、现代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序推进,通过大力拓展经营增长点,继续加强成本控制,强化内部管理,后勤保障的质量与效益稳步提高。严格经费预算、决算管理,把经费预算、决算报告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严格公务接待支出审批管理,严格出差及开会审批管理,严格控制财务支出,增收节支,科学理财成效明显。全面启动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国有资产基本清查工作,建立起全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规范文献信息资源统一采购,全校文献信息资源实现统购统管,国有资产管理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安全稳定目标责任制,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继续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节能降耗成效明显,荣获“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学校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单位”第二次复评,继续保留荣誉称号。

13、监察审计工作全面强化。年内召开监察审计专题会议,把监察审计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组织了监察审计业务培训,完成招标、采购询价监察40余项,工程竣工、物资设备验收、资产报废处置监察40余项。完成7位处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向楚雄州审计局报送工程审计1项,报审金额2268.5万元,减审30.61万元;完成工程内部审计3,委托第三方审计1项,报审金额110.5万元, 减审0.3万元, 监察审计工作不断强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积极开展新校区发展工作,但由于受到国家政策制约,征地进展缓慢,加之雁塔校区面临着改造,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拓展和转型发展;二是学校学科专业基础薄弱窄小,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改造提升等方面面临着较大困难;三是受地方产业发展规模与水平制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创新难度较大;四是“双师型”教师引进困难,“双师型”队伍建设只能更多依靠本校教师的培养提高,“双师型”队伍建设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五是学校办学经费渠道单一,主要依靠省级财政供给,新校区拓展、花果山校区建设、雁塔校区改造资金缺口巨大;六是作为边疆地方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稳定困难,教学科研领军人物依然匮乏,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任重道远;七是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

二、2016年行政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原则,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发展策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学校“十三·五”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

1、抓好依法治校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积极探索建立更加科学的有利于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根据《楚雄师范学院章程》,逐步构建并完善学校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推进内部管理重要领域的改革,调整并执行好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障各项改革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快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的组建工作,构建起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体系,结合实际,建立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相互支撑、相互协调,有机统一的学术管理运行机制。高质量完成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学校“十三·五”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继续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校务公开,完善好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做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相关信息查询等工作。

2、抓好转型发展工作。正式启动审核评估工作,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并就目标确定、评建方案设计、自评任务落实、评估专项安排、办学特色凝练、状态数据采集、评估材料组织等评建工作主要环节作出明确安排,全面推进审核评估工作。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生管理服务等领域为改革重点,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各学院、专业转型发展评价与考核机制。依据国家、云南省、楚雄州“十三·五”规划,加强与地方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等的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瞄准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努力构建学校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新格局。继续对接好我省发展战略和滇中经济区建设,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机制,积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做好“双师型”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以强化师范职业化教育和打造师范人才培养品牌为目标,深入深化“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改革,认真实施好教育部“全国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家级项目,发挥好校级、省级、国家级三级教师教育平台建设体系在出成果、出人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等方面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快推进学校教学、科研、图书、信息、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与地方共建共享。

3、抓好特色创新型学院创建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为引领,学校统一领导下,各学院在共性达标,遵循学校总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理念、校训等,扎实抓好党政管理、教学、科研、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工作基础上,各学院结合实际,大胆开创,放手发展,创特色,创个性,走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特色创新激发各学院办学活力,增强学院自主发展能力,加快学校创新发展步伐,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抓好教学工作。根据学校“十三·五”专业发展规划,继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紧密对接国家和地方产业链、创新链,加快特色专业群培育,逐步建立与地方产业发展对接的学科专业体系。依据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将相关指标要求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快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要求、建设内容、建设目标进行调整和优化,不断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省级以上“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继续加强对“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加强过程管理,加强检查评估和激励引导,保障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制订加强教风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工作作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按照“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职业是铺垫、创业是核心、事业是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认真开展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坚持以人为本,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认真实施好课程重修等学分制管理制度,推进弹性学制实行,不断完善重修制度。认真实施好就业技能课程,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抓好学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第三期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加快完善学科建设绩效的科学评价体系,强化学科动态管理和过程管理,促进各学科竞争发展。继续集中力量建设好省级优势特色学科,推进硕士学位点建设,落实好我校与云师大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相关工作,健全兼职研究生导师的培养和支持机制。加快学科梯队建设,完善学科负责人、方向带头人、骨干为主体的学科梯队,围绕学科主攻方向,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学科特色。加强团队建设,发挥好“云岭学者”培养工程、省哲社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在成果、出人才方面引领作用,整合现有项目研究团队,培育一批具有实力、特色、潜力较突出的创新团队。继续加强省级、州级、校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的选拔培养,落实“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工作任务,组建成立学校面向地方和企业的科技专家服务团。

 6、抓好科研工作。统筹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找准基础研究的着力点、突破点和应用研究的生长点、对接点,把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研究相结合,走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加快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整合力量,优选出一批应用研究项目和成果,主动联系企业、政府部门、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共建研究院、产学研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构建新型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强化对横向科研项目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和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学术创新团队主动参与企事业单位重大项目、重大课题研究和科技开发工作。积极申报省部级科研平台,积极做好协同创新中心、新型智库、省重点实验室、省哲社基地的申报准备工作。继续加强对校设科研机构管理,开展科研机构建设运行情况的检查评估。紧密结合云南省特别是滇中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发挥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加大重点课题、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努力提高科研项目立项的层次和数量。继续加大横向项目合作力度,拓宽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强化科研经费规范管理工作,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分级管理体制,建立科研经费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报销审核监督制度,规范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严格执行预算审批程序,严格科研经费报销程序,严格科研经费管理;加强科研诚信教育,防止学术失范行为发生,促进科研人员廉洁从业。

7、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按照建设一支师德优良,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优质,技能优秀的教师队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机制,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继续加强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做好有行业背景或者工程实践背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工作,继续面向行业、企业聘请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行业背景的技术专家、骨干作为兼职教授或者教师,继续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锻炼、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计划净增教授3-5人,副教授8-10人,讲师15-20人,使具有教授职称教师比例达到11%左右,副教授职称比例达到33%左右。计划派出国内外访问学者进修10-15人、定向和委培博士5-10人,骨干教师和单科进修15-20人。继续实施好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办学项目计划,全面开展教师队伍整体提升规划,加大中青年教师、应用型、“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

8、抓好办学基本条件改善工作。加快推进新校区发展工作,完成500亩征地工作,将征地与规划论证建设同步推进,争取部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继续做好花果山校区教师进修综合楼建设工作,完成好雁塔校区45号学生公寓附属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学生顺利入住。加强零星修缮工作的计划与统筹,发挥好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加大教学科研仪器装备、实验实践实训基地投入,保障好应用型办学基本条件。以“数字化校园”二期工程建设为抓手,强化“数字化校园”建设成果对学校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服务,促进学校现代管理水平的提高;继续加强教育科研网节点建设,发挥好在楚雄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继续做好网络课堂录播工作,提高网络教学资源质量。继续加大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向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新开专业适当倾斜,抓紧做好“彝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开发资源集成平台”建设项目,继续加强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彝族文献资源建设,不断完善文献信息资源统购统管机制,积极推进学院资料室规范建设,继续巩固文化艺术作品展和新书展示平台建设成果;继续深化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管理转型和服务转型,以“在线图书馆”为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在线图书馆”服务,把平台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9、抓好招生就业工作。2016年我校上报全日制招生计划3500人,成人高等教育计划1300人,其中成人本科800人,成人专科500人,学校办学规模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发挥好招生宣传信息员队伍作用。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推进就业创业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区配套功能,建立教师联系帮扶制度,精心组织好招聘就业洽谈会及校园专场招聘活动,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确保就业工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10、抓好学生工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创业就业教育、文明离校教育。认真做好“校园基础文明建设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划与设计工作,以营造良好学风为目标,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强化学风督察制度、完善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生学习诉求渠道,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按照“贴近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打造富有我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学工队伍培训工作,提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继续开展好帮困助学工作,完善好奖、助、贷、勤、补等学生资助体系,发挥好激励机制功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保障。

11、抓好继续教育工作。继续巩固楚雄州办学点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出击,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合作,结合省内各地州对人才培养目标需求情况,力争在州外边远地区建立4-5个新的办学点。认真总结国家级培训工作经验,继续做好国家级、省级、州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各类非师培训工作,加强与地方各行业的合作,加强对各行业业务骨干、政府公务员、工商企业管理者等的继续教育培训,完善保障体系,改革培训模式,更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手段,提高培训质量。积极开展“整合连贯型”教师职后培训模式研究与实践,逐步构建教师职后教育一体化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学校“培养,培训,研究,服务”的一体化进程,为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人才和基地保障。继续探索与省内外高校合作开办成人研究生教育的办学路子,做好与西南林业大学经管院合作开办的“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研究生班教学组织、考试等工作。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与全国著名高校网院合作,大力发展网络远程教育。

12、抓好中外合作办学工作。继续加强与上海体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的合作,推进校校合作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等方面深入;继续开展好与双柏县校县合作,在民族文化研究、葡萄产业发展等方面促进成果转化,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继续加强与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的合作,加快联合培养、联合科研、联合共建工作进度,加快开放办学步伐。继续推进办学国际化,在做好已有的国外合作办学项目基础上,继续开展与美国、德国、意大利、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外高校师生交流项目,重点推进与国外新签约高校开展实质性合作项目,重点探索与美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的形式及实施方案。加强因公出国(境)项目计划申报与审批工作,强化二级学院对因公出国(境)项目人员的选拨及出访成果的管理。在学校搭建平台的基础上,鼓励二级学院依据自身特点主动出击,依托学生出访项目,带动教师学术科研合作项目的开展,积极寻求新的合作办学项目,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13、抓好内部管理改革工作。进一步强化在校长统一领导下,副校长分块管理,各块工作内部要联动通畅,块与块工作之间要联动协作,强化全局意识,整体意识,联动意识,形成分块联动的工作机制与模式,提高管理效能与水平。在全面总结第4轮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基础上,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并实施好第5轮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继续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规划好建设项目,确保后勤保障的质量与效益稳步提高。借鉴省内其他高校做法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教师食堂条件,解决好教职工午餐问题。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完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既符合上级规定,又发挥好激励作用。2016年,建设任务繁重,要科学编制好经费预算,强化经费预算和决算管理,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严格经费审批,大力压缩不必要的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继续加大争取国家、省、州资金工作力度,做好增收节支工作。在清产核资基础上,规范资产处置工作,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好国有资产管理整改工作。继续强化资产规范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资产采购工作机制,强化资产采购计划管理,规范申报、论证和审核程序,规范采购流程,做好资产、资源合理配置工作。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心,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落实好安全稳定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好“云南省平安校园”的创建与申报工作,认真做好卫生知识宣传普及和流行病、传染病防控,做好食品卫生、饮用水安全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4、抓好监察审计工作。今年学校将接受省委巡视,要继续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决防范各种违反纪律规定行为的发生。要进一步强化对重点项目、重要环节及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要继续全力抓好纪律审查工作,充分发挥监察审计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加大对大宗物资设备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督审计,认真开展好第五轮处级干部聘任后的干部经济离任审计。按照学校《科研项目结题经费决算审计操作规范及要求》,稳步推进科研项目结题经费决算审计,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楚雄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