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楚雄师范学院信息公开网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本信息   >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聚焦立德树人 聚力改革创新 同心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五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19   审核人:   编辑人:张晓燕

聚焦立德树人 聚力改革创新 同心攻坚克难

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

——在五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楚雄师范学院校长 罗明东

2018331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行政班子,向大会报告学校行政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楚雄师范学院五届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是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改革精神,动员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根边疆民族地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我的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2017年学校事业发展情况;二是学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三是2018年学校主要工作安排。

一、2017年学校事业发展情况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及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坚持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统一协调推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圆满完成了五届二次教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特色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校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晰“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的目标定位和“十三五”期间“转型、申硕、扩校、突特、创牌”的十字任务目标。学校办学目标定位、发展任务更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更符合所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启动了6个品牌平台建设和7项综合改革事项。围绕目标和任务,在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标志性成果。学校通过竞选成为云南省具有公费师范生招生和培养资格的高校之一,首批招录公费师范生106名;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将挂牌“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滇西教师教育精准帮扶计划楚雄师范学院执行办公室”,进一步联合开展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和研究。学校获批建设云南乡村教师研修学院,是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建此项目的唯一一家高校;学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项目《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获云南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实现了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继2009年荣获云南省高校中第一家全国文明单位并保持荣誉至今,2017年又被评为全国文明校园,依然是云南省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高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云南省大学生展演共66个项目获奖,是参展项目最多、获奖比例最高的学校。

(二)依法治校和内部管理改革“双轮”推进取得新成效。学校一方面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校院两级教代会制度,加强民主和公开力度。财务管理推行零基预算,严格执行预决算制度,财务报销程序更加严密规范。建立了法律顾问制。构建了校院两级保密运行机制。规范了校内公文制发、印章使用;监察、督查、审计工作全面开展,相关工作不断规范。2017年学校行政共颁布管理规章制度28个,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确保了各项办学治校活动依法依规、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学校大力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内部活力。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的职能职责更加明晰。进一步调整职能部门的设置,组织人事部分设为党委组织(统战)部和人事处,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估中心,团学工作部分设为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学生处),学术委员会从科技处分离单独设立,内部机构设置更加合理,内部活力得到激发,管理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三)迎评促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评建工作顶层设计,成立校院两级评建机构。建成评估工作网,积极进行评估宣传,营造评估工作氛围。完成了2017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和教学质量分析。校内各部门和学院完成第一轮自查自建自评工作;完成了14个二级学院的校内评估和整改;成立了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强化教学指导和督查,听课查课评课成为常态;成立了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四)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升。进一步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2017年新增5个新专业,申报3个新专业,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3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8个。 2017年新增 3个实践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共有实践实训基地88个,其中师范类实践实训基地34个,非师范类实践实训基地54个。完成了主干课程、精品课程、教改项目、重点专业等50个校级项目的年度检查和32个校级项目的结题验收。以建立校院两级课堂教学竞赛机制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组织课堂教学优质奖评选活动,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实现了我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零的突破。完成了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申报,共35个项目获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继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2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9个。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56人,参与教师科研项目68人(73人次),发表学术论文6篇,获准专利6项,创作、表演代表性作品21项。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项目中,获奖7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7项。

(五)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取得新成效。完成了第三期校级重点建设学科的中期检查评估工作以及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的申报工作。2017年,共获得各类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8项,地厅级项目16项,校级项目22项,全年共获得立项资助经费243.9万元。全年全校科研人员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50篇,其中核心期刊44篇,SCIEIISTP收录22篇;出版著作、教材27部,获得省部级奖励4项,申请专利16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9项。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75项校级项目结题验收。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和专家讲学、举办云岭大讲坛楚雄师院雁山论坛7场次。

(六)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新改善。2017年新增博士6人,硕士13人,双师型教师2人。新增正高职称8名、副高职称17名、中职职称26名、初职职称11名。截止1231日,我校有在职教职工766人,其中专任教师577人,双师型教师74人,二级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硕士学位389人。正高职称72人、副高职称195人、中级职称298人、初级职称65人。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10名,有楚雄州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培养人员10名。建成省级高层次教学、研究团队9个,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教师职称和学历结构持续优化,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七)学生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强化依法管理和规范管理,修订和完善关于学生教育管理、违纪处分、评先选优等多项规章制度。强化文明素养培育、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强化师生沟通及安全教育,校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优化。开展各类社团活动190余场次,参与学生人数1万余人次,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000余人,发放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定期困难补助、临时困难补助等近1600万元,受资助近14000人次,实现奖助学金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得到资助。科学制定招生计划,新增了地方免费师范生106个名额,招生执行计划数3471人,实际招生3486人,实际录取率为100.43%3个专业升格为一本批次招生;新生报到3349人,报到率为96.07%。修订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价奖惩制度和就业工作校院两级责任制,举办多场次就业招聘会,积极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就业创业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9.7%,年终就业率97.9%

(八)服务保障条件有了新改善。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800余万元,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投入实验室建设。2017年度购置纸质图书4万于册,电子图书7万于册,订购纸质报刊1911种,购买数据库2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3个。我校牵头的楚雄州文献信息共建共享联盟正式成立,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数字化校园第三期经过规划、设计和招标,已开展建设,完成了校园网络改造扩容和无线网络一期项目,信息化建设成果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推广运用得到进一步深化,移动化应用更为广泛。新校区发展筹建方案已经楚雄州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目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教师进修综合楼建设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雁塔校区教师周转房列入楚雄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了改造。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后勤监督、协调、考核机制不断完善,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提升。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改善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进一步落实了校园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开展“全覆盖、无遗漏”的安全大检查、大整治活动。十九大前后,学校定期研判形势,研究部署和落实学校安全维稳工作,确保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九)继续教育取得新成绩。一是学历教育保持规模,2017年,学历教育在籍学员人数2630人,其中函授本科专业学员1431人,函授专科专业学员728人,网络远程教育、电大开放教育本专科学员500余人。二是教师教育职后培训以国培项目为依托,与学校职前师范生培养相结合,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培训特色突显,得到了省州相关部门的认可。新增国培项目县6个,共有国培项目县11个,共承担初中学段12个学科、学前教育和小学学段9个学科的“国培计划”任务,年内完成了 “国培计划” 项目540人的培训任务,完成了云南省教育厅“全面改薄”中小学信息化设备项目楚雄州骨干教师培训班58人的培训工作。

(十)合作交流取得新突破。与昆明理工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协议,开展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18名教师获得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博导2人,硕导16人);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签署了关于滇西教师教育精准帮扶计划合作协议书,乡村教师培养培训合作正有序开展。与云南师范大学的合作持续推进,进一步签署了联合培养博士后的协议,联合培养博士生人数增加到5人。与双柏县校县合作有序开展,完成了文创产品开发、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等多项合作任务。开拓了与楚雄州文产办、永仁县、南华县等合作,服务地方的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3人次,招收来自美国、泰国等5国留学生132人,其中学历留学生28人。接待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等国外高校来访团15个,214人次。组织教师出国出访团队13个,28人次。组织学生出国出访团队7个,66人次。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7年取得的这些成绩,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智慧、辛勤和汗水,是全体教师传道授业,教书育人的结果;是全体工作人员恪尽职守,默默奉献的结果。这里,我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在各个岗位上辛勤奉献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二、学校面临的新形势

2018年,我们必须认清5个方面的发展形势。

第一,新时代大学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聚焦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学的功能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高校在新的历史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指导高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立德树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改革。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对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迫切需求,高等教育从边缘地位被推到中心新的发展位置,被注入新的发展内涵。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高校分类发展、供给侧改革、产教融合、“双一流”建设等改革举措深入推进,既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在生源市场、师资市场等方面面临更强烈的竞争和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更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学校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正给人类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带来深刻影响,现代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推动着新时代的创新实践,“互联网+”、“大数据”、 “MOOC”等对教育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推动了教育模式、教育内容的变革。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创新,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实践能力,使学校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社会、服务社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第四,新时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我们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十三五时期,云南省作出了构建“一核一圈两廊三带六群”区域发展新空间的战略规划,楚雄州作出了“一极一桥一品二区三基地”战略规划。楚雄州产业发展提出了“改造提升两大支柱产业(烟草产业、冶金产业),突出打造五大重点产业(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材料与绿色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食品制造产业),加快培育三大成长性产业(石化产业、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学科专业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与特色,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中赢得支持,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水平。

第五,新时代学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同心同德,攻坚克难。2017年,我们取得了诸多成绩,但仍然面临不少难题,一是学校占地面积不足,空间狭小,严重制约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拓展和转型发展;二是师资队伍的结构性短缺,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匮乏成为发展瓶颈,“双师型”教师不足,直接制约了申硕、转型等工作的推进;三是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强,信息化教学程度不高,学校信息化建设与教学、科研结合不强,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四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步伐太慢,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提高。这些难题,迫切需要我们勇于改革,勇于创新,需要我们不惧不退,真抓实干,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才能把问题解决,才能把工作推进,才能把学校办得更好。

三、2018年学校主要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2018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云南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学校十三五期间转型、申硕、扩校、突特、创牌的十字建设目标,推进落实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在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中磨砺好作风、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强化责任担当。

党的十九大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是加强党的领导,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工作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从严治党,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要充分认识到,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我们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二是要把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到位,改革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一批重要改革文件陆续制定下发,一批重大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实施,一批重点改革任务迅速推进落地。我们要在新时代的改革发展中抓机遇、强活力、增动力,全面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三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民族精神,把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贯彻到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落实到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全校教职工要进一步强化主人翁意识,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来,统一到保证目标任务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落实到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上,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站前排、挑重担,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自身岗位作出新的成绩。

(二)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和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构建依法规范又充满活力的现代大学制度。

以学校章程为统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教授治学工作机制,学术委员会统筹行使好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完善师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加强改进信息公开工作,强化信息公开的监督考核,推进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工作。加强监察审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督查督办。加强综合改革的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管理机制改革,进一步明晰学院、部门职能职责,提升管理效率,构建起职责分工明晰、运转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

(三)持续推进本科教学评建工作,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抓牢抓实评建工作任务的落实,扎实开展好自查自评、整改自建工作,以评促建,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制订专家进校考核迎评方案,确保专家进校考察顺利完成。按照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认真落实整改,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规范教学工作,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浓厚教学质量文化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持续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范类专业进一步深化整合连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乡村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形成边疆民族地方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特色和品牌;非师范类继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构建分类培养的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卓越人才、拔尖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深化实践取向的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课程、实验室及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完善“一个平台、两个结合、三个阶段、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室开放的质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培养。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创新。按照“互联网+”的要求建设一批在线课程,倡导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手机移动学习。完善应用型专业建设体系,形成新办专业建设、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品牌专业建设、省级及以上专业建设的体系。加强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培育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成果。

(五)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按照创新创业教育“进计划、开课程、搭平台、设学分”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创新创业奖励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校园创业平台建设,完成花果山校区孵化器建设,入驻创新团队。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精心组织好招聘就业洽谈会及校园专场招聘活动,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

(六)持续深化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统筹推进理想信念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深入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加强学生学习管理,健全学风督察制度、完善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制度,建设良好学风。规划统筹好校园文化活动,按照“贴近思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打造富有我校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开展好帮困助学工作;完善好奖、助、贷、勤、补、免等学生资助体系,发挥好激励机制功能,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有力保障。抓好招生工作,保持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健全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强化平台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推介工作,促进学生就业。加强学工队伍建设,充实队伍、完善管理,提高学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及水平。

(七)持续加强学术科研建设,着力提升科研实力。

继续推进争取学位点建设工作。围绕“十三五”实现硕士点的目标,完善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授权点建设规划方案,落实我校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任务。加强协同合作,围绕学校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建设目标,持续加强横向合作研究,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着力培育一批有云南地方品牌特色的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平台。加强基础研究建设,提升高级别科研项目立项数。加强科研成果管理,实现高层次成果奖励、高水平著作、核心期刊索引、专利获批等大幅提升。加强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争取省级创新团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再获突破。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与环境。

(八)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学校发展的人才难题。

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强化举措,加大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探索编制和非编制教师管理模式,通过外聘教师、公开招聘非事业编制专任教师等方式,提高师资整体数量,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建设。完善学校师资培训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做好新进教师入职培训、中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国内外访学、博士后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等职后教育的规划和管理,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深化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考评考核改革。探索教师聘期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考核指标的引导作用和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教师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深化职称评审机制改革,结合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高校的新形势,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职称评审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做好职称评审学校自主评聘工作。深化绩效分配改革,按照“初次分配重平衡,二次分配重绩效”的原则,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分配方式,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抓好师德师风教育,做好离退休教职工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热爱学校、热爱学生、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九)持续推进继续教育工作,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品牌。

继续推进“国培计划”的实施,保持“国培计划”规模、质量、效益持续稳定发展。积极争取更多省、州培训项目。启动云南乡村教师研修院建设,结合“国培计划”项目实施,积极开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乡村名师工作站建设、乡村紧缺学科教师培训 、乡村教师学术研究与交流等,形成我校基础教育师资培训的优势和品牌。加强与地方各行业的合作,积极开展非师订单式项目培训,开拓非学历培训教育市场。学历继续教育调整优化现有办学点,保持学历继续教育稳定发展。

(十)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着力提升保障服务水平。

继续推进基础建设。加快做好新校区征用土地及前期规划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继续抓好零星修缮工程统筹工作,改善现有基础设施。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为教学、科研、管理、学习生活现代化提供保障。在三期项目完成后,编制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落实一卡通升级改造工程,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图书等文献资源和档案建设。加强图书、档案资源纸质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强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借助国家社科课题的研究优势,进一步完善彝族文化等数据库建设,形成学校特色亮点。推进楚雄州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建设,提升图书信息资源服务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继续完善和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完善全校资产共享平台,加快全校资产的整合共享,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实施学校零基预算制度,开源节流,规范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继续抓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做好节能降耗工作。继续深化后勤管理改革,提高后勤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

(十一)持续深化合作交流工作,着力提升办学整体水平。

一是持续深化已签署协议的各项合作,深化与上海体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双柏县的合作,把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二是积极拓展与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事业等合作范围;三是深化校院二级合作机制,积极推动二级学院利用学科专业优势与地方行业、企事业合作,积极开展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研、联合共建工作,加快学校应用型转型,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四是继续推进办学国际化,做好国外实习实践、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出国攻读学位等项目管理工作,搭建国际合作交流新平台,拓展学校国际合作交流新领域,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十二)持续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着力营造良好办学环境。

着力抓好学校安防体系建设,继续抓好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建立领导到位、责任明确、措施有效、监督有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校园突发事件应对体系,构建校园预防各种突发事件发生的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强化日常检查工作,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加强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同志们,回顾过去,我们为所取得的成绩倍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对所确定的目标信心百倍。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聚焦立德树人,聚力改革创新,同心攻坚克难,为在新的时代开创学校改革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边疆民族地方应用型品牌大学而努力奋斗!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博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楚雄师范学院微信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楚雄师范学院学校办公室版权所有